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
今年,西吉縣緊扣“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這一核心,落實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大力拓寬就業渠道,全力開展“春風行動”,千方百計助勞動者好就業、就好業,推進就業向更高質量和更充分邁進。
統籌城鄉發展,落實落細就業舉措,持續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就業指導、政策支持、暢通渠道和不斷線服務,促進靈活就業,提升居民收入,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勞務輸出為抓手,整合利用有效資源,持續加強閩寧勞務協作,開展跨地區勞務合作,竭盡全力打好就業主動仗。針對不同就業群體,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再通過轉移就業,幫助勞動力憑能力吃飯、靠勤勞致富,讓勞動更有價值,讓“飯碗”端得更牢。
1 保就業 線上線下齊頭并進
在西吉縣工業園區一家生物有限公司工作的陳來霞,老家在火石寨鄉,她高中畢業先后到天津、福建等地務工。回到家鄉后,憑借在外務工積累的工作經驗,應聘到該公司負責食品安全生產,年穩定收入6萬多元,管理70多人。
“出縣務工有專機、專車接送,就近打工可以看企擇崗,特殊困難群體安排公益崗位托底。”今年以來,西吉縣主動對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區域用工企業用工需求,全面摸排各類外出務工人員情況,針對不同需求,分層分批開展精準就業幫扶,線上線下并舉,全力推動春季轉移就業工作,確保每個家庭都有1人就業。
1月16日,西吉縣啟動就業援助月暨“春風行動”招聘活動,組織福建、浙江、廣東、新疆、內蒙古、山東等省區及銀川、石嘴山和西吉縣工業園區等30多家用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
為了給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招工搭建“零距離”對接平臺,西吉縣人社局組織勞務中介和勞務經紀人分兩組赴將臺堡鎮、平峰鎮進行現場招聘,將就業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為村民提供優質就業崗位、就業創業服務和就業幫扶。
同時,圍繞“就業幫扶、真情相助”主題,人社局、殘聯、吉強鎮聯合對縣城部分勞務移民進行入戶走訪,面對面與勞務移民話就業、拉家常,將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公益性崗位安置計劃。
就業的背后,是一戶戶渴求安居樂業的家庭,一個個想要通過拼搏實現理想的就業創業者。
西吉縣主動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工業園區、用工企業信息對接,搭建就業信息平臺,有序組織開展招聘活動,為勞動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
“勞務站主動與福建省福清市就業中心對接,實地考察福清市工資高待遇好的福建冠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福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并把這幾家企業的用工信息及時傳遞給西吉縣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組織務工人員。”西吉縣駐福建勞務管理站站長董成璧說。
2月8日,西吉縣召開春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會,搶抓春季勞動力輸出黃金期和東南沿海企業用工高峰期,安排部署并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火石寨、馬建、田坪等鄉鎮利用農民工尋崗、找崗和返崗的高峰期,搶抓組織輸送外出務工的良好時機,先后舉行春季勞動力轉移就業啟動會。
為了幫助更多人轉變就業觀念,西吉縣充分發揮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作用,通過入戶走訪,解讀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就業先進典型故事,幫助農村勞動力提升就業意愿。
“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實際,舉行線上招聘會;利用公共就業服務網、人社局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就業惠民政策、企業崗位信息和勞動者求職信息,營造‘人人關注就業、人人支持創業、人人想要就業’的濃厚氛圍。”西吉縣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鄒國強介紹。
今年,西吉縣聚焦落實“五個一批”與“十個一”措施,力爭全年轉移就業11萬人。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萬人,創收3.5億元。
2 促就業 點對點一站式輸送
“外出務工半年以上有補助不說,還能掙到工資、學到技術。”2月13日,紅耀鄉大堡村何偉告別妻兒,乘坐包車前往福建務工。
春節后一上班,西吉縣組織實施“春風行動”專場活動,“點對點”向福建組織輸送首批務工人員150名,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開門紅”。
西吉縣是寧夏的務工大縣,農村勞動力超過20萬人。為了持續做好轉移就業,提高居民收入,西吉縣加強與福建、浙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區跨地區勞務合作,采用包機、包車“點對點”一站式輸送務工人員,促進引領轉移就業。
2月18日,舉行“春風行動”招聘會暨春季“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歡送大會;2月20日,組織專車向新疆“點對點”輸送石油工人35名;2月24日,組織專車向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輸送務工人員35名;3月12日,組織專車向福清市“點對點”輸送第四批42名務工人員。
“每個月工資6000元左右,干多了還有績效,我準備多干幾年。”已在福建就業的何偉家中5口人,父母養羊、種地,他經常在外地干裝修。今年春節期間,他從村民微信群里看到赴福建務工信息,工資待遇高且工作穩定,便第一時間報名。
為了解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西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派工作人員和用工企業負責人,對輸送全程跟蹤服務,保障務工人員人身安全及相關需求。輸送到位后,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了解用工環境及薪資待遇,對接當地人社部門,保障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確保人員能夠輸得出、穩得住。
西吉縣還建立就業人員信息臺賬,完善信息動態更新機制,及時掌握脫貧勞動力就業創業意愿,將信息錄入“一卡通”就業信息系統,實現動態更新、人崗對接,切實提高就業創業率。
“采取‘專班、專人、專車’措施,讓赴外省區轉移就業人員出門上車、下車進廠,做到出發有組織、健康有監測、運輸有保障、運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鄒國強介紹。
西吉縣在向縣外輸送勞務人員的同時,加大縣內重點工程、扶貧車間、工業園區等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力度,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春風行動”開展以來,西吉縣按照“成熟一批,輸送一批”的方式,開啟增收致富“薪”天地。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輸送轉移就業人員5000多人。
3 穩就業 惠民政策相繼出臺
“外出務工是我們學習技術、改變生活,實現人生夢想的重要渠道。”馬建鄉周吳村的馬變環初中畢業后,于2019年到福建務工,在崗位鍛煉兩年多,現已成長為電子廠技術骨干,月穩定收入6000多元。
穩就業既是穩經濟、穩社會,也是穩民生、穩人心。今年,西吉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好穩定就業促增收“組合拳”。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出臺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規模、以訓穩崗、提升技能素養等相關鼓勵政策,做到用“政策之進”激活“就業之穩”。
“出臺返鄉在鄉就業補助和自主創業補貼政策,對脫貧農村勞動力、搬遷群眾、監測幫扶對象,在縣內穩定就業5個月以上、工資收入達1萬元以上的,憑用工單位出具的工作證明和工資發放銀行流水進行補貼,每人一次性補助2000元。”西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瑞介紹。
同時,實施赴閩轉移就業補助項目,對組織脫貧家庭人口到福建省各企業務工就業,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憑企業提供的工資發放證明,每人補助5000元。
截至目前,西吉縣重點群體就業專項資金支出1620多萬元,受益3000多人,涉及在崗“三支一扶”、城鎮公益性崗位、農村公崗、機關事業單位實習、企業見習等崗位。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戶885萬元,帶動就業100余人;培育創業實體68個,創造新崗位102個;全民創業帶動就業668人。
為了促進就業創業,西吉縣出臺系列激勵政策措施,建立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機制,幫助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落實創業促進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創辦民營企業。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和專家咨詢、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
圍繞肉牛、馬鈴薯、紡織服裝、文化旅游、林草五大產業,實施“引才引智”“筑巢歸雁”工程和“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盤活人才資源,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引導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申請就業見習,為高校畢業生群體提供就業見習服務,力爭全年全縣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
4 強就業 技能培訓及時跟進
“進入新時代,在新經濟、新動能、新業態加快發展的用工背景下,面對擇業范圍更加包容、更加多元,西吉縣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針對不同就業群體制定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幫助靈活就業人員不斷提升就業能力。”張瑞說。
為此,西吉縣把準縣內和省外企業用工需求,面向搬遷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培訓、崗位技能提升、新型學徒制培訓、創業培訓等。針對鄉村環境整治,開展挖掘機、裝載機駕駛培訓;針對城鄉中小學營養計劃及餐飲業發展,開展燴小吃、中式烹調師培訓;針對農牧業發展,開展種植養殖業培訓;針對物流業,開展快遞員培訓;針對康養計劃,開展養老服務、家政服務、育嬰員等培訓;針對建筑業,開展電工、電焊、鋼筋工、砌筑工等培訓。
西吉縣還采取“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模式,精準技能培訓2000多人,做到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激發勞動力的“內生動力”,實現由外部“輸血”到內部“造血”的轉變。
今年,西吉縣全力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堅持創業培訓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持續加大公崗開發,保障困難群體就業,打造勞務品牌,不斷提升西吉縣居民就業創業水平。(記者 剡文鑫 文/圖)
組織車輛集中輸送務工人員。
“點對點”向新疆輸送務工人員。
包機向福建輸送務工人員。
在福建穩定就業。
清點務工人員名單。
輸送前查驗健康碼。
流水線上工作的女工。
農村婦女在工業園區實現穩定就業。
線下招聘活動。
穩定就業促進經濟發展。